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认证专家温绍辉评论(0)收藏时间:2017-05-30 编辑:车主指南
一、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逃离事故现场,而且会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因此,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时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就成为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一个首要标准。
2、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本罪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而故意杀人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综上,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解救而死亡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而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已经重伤,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为逃避罪责,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因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其主观心理状态已明显从交通肇事时的过失转变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希望和放任的故意,构成了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2)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挂附在车辆上,继续行驶极有可能导致被害人死亡,但为逃避罪责驾车拖挂被害人逃逸,从而致被害人死亡;肇事行为人明知被害人不经紧急救治极有可能死亡,而将其转移至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隐藏或遗弃,从而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肇事行为人这种拖挂和转移行为直接对被害人生命权益造成侵害,其主观心理状态已发生了质的转化,进而在新的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故意杀人罪,依照刑法第232条处罚。
推荐阅读:什么是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区别
一、什么是交通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二、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区别?发生了交通事故就存在责任的划分和认定的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导致人。....。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聚餐后未送醉酒好友致发生事故 事故责任应否有其承担
一、聚餐后未送醉酒好友致发生事故赵某某与王某某系老同学,双方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吃饭喝酒。2016年1月23日下午,王某某邀请赵某某等老同学一起到鱼餐馆吃饭。老同学聚餐分外高兴,期间二人均大量饮酒。饭后觉得玩的还不够尽兴,于是又来到某间酒吧喝酒至凌晨12点才结束活动。由于赵某某的二轮摩托车存放在王某某住处,而王某某的电动自行车没电了只能推回家,于是王某某托其中一位同学将赵某某送至王某某住处,并告知赵某某等其回家后再送其回家。赵某某未等王某。....。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管部门如何处理交通事故,交管部门如何调解交通事故
一、交管部门如何处理交通事故(一)现场调查: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员出示《人民警察证》,告知被调查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向当事人发送联系卡。联系卡载明交通警察姓名、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内容。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痕迹、物证,制作现场勘查笔录。1、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进行现场摄像。....。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