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认证专家沉淀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3  编辑:车主指南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如果行为人对肇事情况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所谓的“逃逸”在行为人的主、客观上无非是正常行驶行为的继续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当然,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 “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如何保险理赔,交通事故保险理赔需要的材料

一、交通事故如何保险理赔《保险法》第23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依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以便依法索赔。交通事故保险索赔程序为:1、保护好现场。以最快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就近向公安部门和保险公司报案。2、配合现场查勘定损。一是认真填写出险登记,二是如实提供有关单证,三是配合现场查勘定损,确定保险责任,四是协商维。....。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醉驾的酒精含量标准_醉驾酒精含量是多少_醉酒驾驶酒精含量标准

醉驾的酒精含量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驾。即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驶。.....。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的财产损失如何评估,交通事故后能否扣押车辆

一、交通事故的财产损失如何评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是:1、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尽快恢复交通;2、现场勘验、检查;3、调查有关情况;4、进行有关的检验、鉴定;5、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没有关于交通事故“财产损失评估”的要求。所以,交通事故处理中“财产损失评估”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之一。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