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的怎么认定

认证专家李睿才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3  编辑:车主指南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1、出于自信的过失导致先前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死亡的。以实践中的情况看,肇事者撞伤被害人之后,有的肇事者给被害人的伤口进行止血后,武断地认为被害人不会死亡;有的肇事者看见被害人尚能行或说话,以为伤势不重不会死亡,或者对这类被害人扔下一定数额的金钱,以为被害人可以自行去医院而不会死亡,等等。总之,在这些情况下,行为人都预见到了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或者凭借自己采取的客观措施,认为被害人不会死亡,或者说对被害人的死亡抱有侥幸心理,于是驾车逃走,导致被害人丧失了抢救机会,最后死亡。

2、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导致先前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死亡的,这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撞伤被害人后,本应预见到由于自己将撞伤之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但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被害人丧失了抢救机会,导致最终死亡。比如有的肇事者曾经受骗上当于一些欲骗取钱财的所谓的交通事故被害人,根据以往被骗的教训,结合当时肇事的情形,以为是被害人装泼耍赖,于是逃离现场,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导致被害人死亡。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怎么认定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而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已经认识到发生交通肇事撞伤了人。只有在此基础上,行为人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称得上是逃逸。如果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撞了人而继续前行的,不能认定为逃逸。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必须是由肇事者“为逸避法律追究不抢救被害人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交通肇事当场致被害人死亡或造成死亡结果不可逆转而逃逸的,因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无因果关系,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如因认识错误而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但被害人确因行为人逃逸,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应以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3、被害人死亡必须是由于逃逸行为造成的,其中并未介入其他人的行为,或者肇事者自己的行为,切断了这个案件发展的因果关系的链条,即使发生死亡结果,也不适用本规定。

推荐阅读:酒后驾驶怎么处理,醉酒开的士怎么处理

一、酒后驾驶怎么处理新手不准上高速所谓新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市民第一次领到驾驶执照为一年的驾驶员。由于高速公路上的道路通行条件比较好,车速比较快。而新手的驾驶技术有限,经验不足,不能适应高速公路行车的要求。所以,新手驾车上高速是一种违法行为。统一粘贴新手标志,《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22条已经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的,应当在车身后部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司机肇事逃逸。....。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轻微交通事故如何处理,交通事故的调解程序如何进行

一、轻微交通事故如何处理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填写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等内容的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共同签名后立即撤离现场,协商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当事人均已办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可以根据记录交通事故情况的协议书向保险公司索赔。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索赔有时限限制吗,交通事故索赔需要哪些材料

一、交通事故索赔有时限限制吗交通事故致身体受伤、残疾或死亡的,其民事诉讼的时效为1年。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其民事诉讼时效为2年。既有人身伤害又有财产损失的,诉讼时效应分别计算。(一)诉讼时效不是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的,而是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的,只要你一直在向侵权者主张权利,时效就不开始计算。(二)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的规定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伤情明显的,应从伤害之日起计算,伤情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