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中自首情节

认证专家朱伟祺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9  编辑:车主指南

一、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

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此外,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证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己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二、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中自首情节?

(一)一般而言,交通肇事后逃逸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情况,符合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认定为自首没有什么异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不逃逸,并到交警主动报案的是否属于自首?或者交通肇事后,行为人为救助伤者而将伤者送往医院,然后接受交警处理的,是否属于自首?对于此类情况,审判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二)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院2000年11月10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根据以上刑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法律之所以规定对肇事者在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其用意在于督促肇事者及时救助伤者,而不仅仅是为了督促肇事者不要逃避法律的追究,理由如下:

1、从主观上看,逃避法律追究不是肇事者逃逸的唯一目的。实践证明,肇事者逃逸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逃避救助伤者的作为义务;二是逃避法律的追究。甚至有的肇事者是以逃避救助义务为其主要目的。因而在逃逸的目的上,将救助义务撇开一边,只强调法律追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2、从案发现场的特定情况来看,我们不应当只注重追究肇事者的责任而忽视救助伤者的性命。当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看见伤者血流如注,生命岌岌可危,是应当先救助伤者,还是应当先自首以不逃避法律追究呢?显然,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先救助伤者。因为救助伤者刻不容缓,而自首则缓之无妨,此时的救助价值优先于自首价值。

3、从惩罚与救助的逻辑关系上看,法官也不应当将追究责任放在首位。因为交通肇事案件的肇事者因其肇事行为而产生二种义务,一是救助伤者的义务,二是接受法律惩罚的义务。惩罚肇事者的基础正是源于肇事者对伤者的侵害,而事后的补救远远比不过适时的救助。所以,不能为了了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而耽误救助伤者。否则,就失去追究法律责任的实际意义。

4、从社会关注的焦点上看,社会公众对交通肇事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肇事者不救助伤者的问题上,因为这种既违法也违背道德的行为在公众的心目中具有很大的恶性,而对于逃避法律追究的问题,因其与行使国家职能相关,公众的关注程度相对较弱。

5、从刑法的具体规定上看,也不应该重点考虑追究法律责任问题。刑法第133条之所以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其立法本意在于督促肇事者救助伤者,而不在于督促肇事者不要逃避法律追究。

推荐阅读:交通肇事罪如何定罪量刑,如何处理交通肇事案件

一、交通肇事罪如何定罪量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从该条我们可以看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标准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至于造成多少重伤、死亡,造成多少公私财产损失方可成为重大交通事故,这需要有权机关。....。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交通事故暂扣车辆的时间

一、可以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形交通警察应当检查当事人的身份证件、驾驶证、工作证及机动车行驶证、保险标志,验明身份;对当场难以查实身份的肇事人,可以将其带回核查。交通警察可以依法对肇事车辆、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交通警察认为应当对当事人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扣留当事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扣留驾驶证:(一)饮酒、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二)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机动车与行人碰撞如何归责,机动车与行人碰撞如何赔偿

一、机动车与行人碰撞如何归责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法律上会首先推定由机动车承担责任。但不能由此而笼统地认为,机动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无条件地承担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我国法律在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中减轻行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在行人与机动车发生事故时,首先应以保护行人为主,所以在发生事故时,相应的增加了机动车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