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肇事车辆登记车主与驾驶人拒不到庭 事故责任该如何认定

认证专家赛力克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8  编辑:车主指南

一、肇事车辆登记车主与驾驶人拒不到庭

赵某某驾驶厢式货车在转弯处将王某撞伤,经交警部门认定赵某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该厢式货车登记车主为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后王某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赵某某、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及货车承保的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各项损失13.7万元。案经送达,被告赵某某、登记车主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无正当理由均拒不到庭应诉,致使法院无法查明肇事车辆的实际所有人及驾驶人与车主之间的关系。

二、事故责任该如何认定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肇事车辆登记车主与驾驶人拒不到庭,是否影响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以及事故责任的认定。

(一)从《侵权责任法》立法目的分析

在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肇事车驾驶人与车辆所有人并非同一人的情形大量存在,虽然《侵权责任法》界定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时,以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之“二元说”作为判定基准,但《侵权责任法》是一部救济法,它调整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是否救济以及如何救济,并以救济私权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侵权纠纷案件时,应抓住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填补受害人的损失系侵权责任法的首要目的,不能因被告拒不到庭,拖延诉讼及其内部关系而影响受害人救济权的实现。

(二)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分析

肇事车辆驾驶人与受害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的侵权行为是第一层次的关系,车辆所有人与驾驶人的关系是第二层次的关系,作为受害人仅需证明驾驶人的侵权行为与自己受伤存在因果关系即可,无需承担对车辆所有人与驾驶人的关系的举证责任。本案中,王某作为侵权行为的受害者,其只需找到侵权行为实施方及证实侵权行为与其受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于侵权行为实施方之间的内部关系则无需证明,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不能将审理重点放在查清侵权人之间的内部关系,而应在查明主要事实(侵权事实)后及时作出裁判。

(三)从侵权行为的责任归属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责任的划分“机动车一方”包括了机动车驾驶人、所有人、登记薄上记载的所有人、承租人、买受人等各种情形,这类主体都有可能承担侵权责任,与受害者一方相对而言,可将这类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在无法查清其人员内部关系前,可以将驾驶人员、车主、挂靠单位等归属为机动车“一方”,对有过错的“一方”,可先要求其整体对受害人提供救济,待其整体承担赔偿责任后,再由其内部对赔偿责任的最终归属进行分配。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没有伤亡怎么处理,交通事故有伤亡怎么处理

一、交通事故没有伤亡怎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第七十条第二、三款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制定了《.....。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怎么办,如何调解赔偿争议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怎么办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二、如何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介绍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二)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三)分析当事人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客观事实,对其进行教育;(四)根据交通。....。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哪种情况不是肇事逃逸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