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如何处罚

认证专家静观世界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9  编辑:车主指南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更为严厉的法律后果。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

(一)行政责任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二)民事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三)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

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如何处罚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对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若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和具体情节进行处理。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又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违法行为的,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免予吊销驾驶证的处罚。

以上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后果”以及“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自首的如何处罚”等问题的回答,如果您还不清楚的话,不妨问问专业的律所,也可请律师帮您代理。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调解有什么程序,交通事故调解书有什么内容

一、交通事故调解有什么程序?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即行生效。公安机关应当将调解书分别送交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由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分别送交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二、交通事故调解书有什么内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民事诉讼流程,交通事故民事诉讼如何选择法院

一、交通事故民事诉讼流程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3、受理后(1)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2)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什么是单方责任,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单方责任的类型

一、什么是单方责任机动车保有人驾驶自己保有的机动车造成机动车交通事故致害他人,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是单方责任,即应当由机动车驾驶人即机动车保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在这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中,机动车一方是单一主体形式,是机动车保有人作为驾驶人驾驶机动车,在道路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当代社会生活中,这种机动车保有形式越来越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而单方责任将会成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重要责任形态。二、适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