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未过户机动车肇事赔偿责任主体,肇事车主逃逸如何处理

认证专家周鱼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7  编辑:车主指南

一、未过户机动车肇事赔偿责任主体

转卖却未过户机动车的所有权归属

根据物权变动的公信、公示原则,以法律行为而使物权发生变动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界进行展示,否则就无法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把交付和登记分别作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汽车属动产,其物权的变动当然应采用交付的方式。

我国现行法律对物权变动公示方法的规定没有采取动产和不动产之分,而是采取了原则加例外的规定方式。《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财产,财产的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也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我国物权变动的规则总体上以交付作为形式和界限,但有两种例外,即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时。然而对此处“法律”作广义理解还是作狭义理解,人们的认识又存有差异。由此造成近年来对机动车交易所有权何时转移存在不同的观点。因为如果指广义的“法律”,那么它泛指最高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行政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一切规范性文件;如果指狭义的“法律”,那就是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笔者认为,物权取得制度属于一项重要的基本民事制度,根据我国《立法法》第八条第七款的规定,对基本的民事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狭义法律)。因此,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第二款和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二款中的“法律”应作狭义理解。这也可以从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二款将法律与行政法规并列表述中得到另一角度的印证。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当中,没有一部法律对机动车所有权转移规则做有例外的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机动车所有权的转移应该是以交付为标准,而不是以登记为标准。

机动车交通肇事赔偿责任主体的一般规则

在机动车肇事赔偿案件中,确定赔偿责任主体是一个先决性的重要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加以确定,但各国的规定又不尽相同。如美国规定的责任主体是“所有者”,英国规定的是“使用者”,德国规定的是“保有者”。日本则在研究和借鉴各国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行供用者”的概念。确立于1955年的日本《机动车损害保障法》第三条规定:“为自己将机动车供运行之用者,因其运行而损害他人之生命或身体时,对产生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实践中在具体确定责任主体时,则通过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两个标准来判断,即赔偿责任主体为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和运行利益的归属者。这种学说和判例被称为判断机动车肇事赔偿责任主体的“二元说”。其中,运行支配权是对机动车的运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这种支配和控制的权利既包括具体的、现实的支配,如机动车所有人自主驾驶、借用人驾驶乃至擅自驾驶等;也包括潜在的、抽象的支配,如车主将车借给他人驾驶时仍然对车拥有支配权。机动车的运行利益既包括因机动车运行而取得的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甚至包括因心理因素而产生的利益。

未过户机动车肇事的民事赔偿责任主体

按照“二元说”的理论,在机动车的交通肇事中,赔偿责任主体应该是对机动车的运行具有支配权并且能够从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取利益的人。对于机动车转卖但未过户情形下的交通肇事,登记车主实际上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也不可能从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取任何利益,因此原登记车主是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的。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体现“二元说”的规定,但已经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支持“二元说”的理论。最高人民法院就江苏省高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认为:“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所以,无论是根据国际上通行的“二元说”理论,还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的倾向,对于未过户机动车交通肇事案件,都不宜再把原登记车主作为赔偿责任主体,进而要求原登记车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总之,由物权变动的一般规则及我国现行法律对物权转移的规定可知,机动车所有权的转移不是以登记为标准的。没有进行过户登记可能会产生行政法上的责任,但并不会影响机动车所有权的归属。在已经转卖并交付但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机动车交易中,原登记车主除不再是机动车的所有人外,还同时丧失了对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及其运行利益的享有和分配,由此其对虽未过户却已转卖的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应再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原登记车主不再承担未过户机动车肇事的赔偿责任,并不意味着都必须由实际车主承担责任。对于未过户机动车肇事的赔偿责任主体,我们还是要结合“二元说”理论和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公平、合理承担。

二、肇事车主逃逸如何处理

因为“私了”中的逃逸者一般都与当事人见过面、接触过,所以遇到对方逃逸,当事人应当可以、并力求记住对方车辆及对方的以下几种特征并及时报警:

1、车辆的型号。如:小客车、吉普车、旅行车、大客车、大货车、小货车等。

2、车辆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白色、黑色、黄色等。

3、车辆号牌。包括:颜色(如:小客车为蓝色,大客车为黄色)、号码(最好记全,无法记全也应当记住其中前面或后面的两个数字)。

4、车辆的其他主要特征。如:车身上的图案、文字;有无装载物,装载物的名称等。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责任推定的情形,交通事故责任免除的情形

一、交通事故责任推定的情形1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当事人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2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负全部责任。3 、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均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若各方处同等程度,则负同等责任;各方处不同等程度,则推定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4 、交通事故当事人未标明位置而移动事。....。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醉驾缓刑是什么意思

醉驾缓刑是什么意思?醉驾缓刑是指,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醉驾、应受拘役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醉驾行为人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指什么,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的效力

一、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指什么(一)交通事故认定复核工作的性质交通事故认定复核并非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其性质要从交通事故认定工作的性质和特征说起。交通事故认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交通事故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原因复杂多样,过程千差万别,在认定交通事故过程中涉及法学、交通工程学、汽车工程学、道路工程学、法医学、物证技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并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很难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交通事故认定中包括了交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