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知识百科nav

逃逸在交通事故中是怎样的,哪些行为不算肇事逃逸

认证专家凡夫俗子评论(0)收藏

时间:2017-05-22  编辑:车主指南

一、逃逸在交通事故中是怎样的

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指为了逃避法律惩处,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不算肇事逃逸

司法实践是比较复杂的,不是所有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行为就是逃逸行为,在以下的情况下,不宜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虽然驶离现场,但是在现场不远处随即打电话报警的行为。对这一类行为并不符合逃逸的主客观的要件,因此,不能认定为逃逸。

2、虽然离开现场,但证实其主观上无逃逸的故意的行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具备逃逸的主观要件,不能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推荐阅读: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私了的交通事故如何赔偿

一、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一)保持冷静,记录肇事车辆信息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防止肇事车辆逃逸。为了防止出现套牌事件,最好让当事人能够留在事发现场。(二)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伤者亲属、朋友或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切莫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要承担造成的不利后果。(三)责任划分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肇事自首怎么认定,交通肇事自首怎么判刑

一、交通肇事自首怎么认定道路交通法中规定了在事故发生后,司机的义务应当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如果事故属于是重大事故,其后果达到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就构成了犯罪。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并没有对成立自首的犯罪予以任何限制。所以,肇事者符合以下情况,应认定为自首。(1)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没有逃逸,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主动向公案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依法认定为自首;(2)肇事者。....。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交通事故认定书有什么效力,不满交通事故认定书怎么办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有什么效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由此可见,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性质仅是一种证据,是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的责任人作出罚款、拘留、限制驾驶人员的资格等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亦可以作为法院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或判决的依。....。查看全文>>